建筑是人类生活、工作、娱乐的主要场所,然而从其规划设计开始,到施工、运行、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,除规划设计外,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、能源输入以及废水、废气、废物的排放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城市建筑越来越多,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。节能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,绿色建筑也因此应运而生。
一、绿色建筑的内涵
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,较大限度地节约资源(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) 、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,为人们提供健康、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,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。所谓“绿色”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、屋顶花园,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:指建筑对环境无污染,在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基础上,以人、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,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、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,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,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。因此,绿色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、生态建筑、回归大自然建筑、节能环保建筑等。
二、绿色建筑的误识
其一,绿色建筑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。当下绿色建筑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,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 档建筑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言:“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,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。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,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,造价并不高;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,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,保温性很高,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,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,其造价只有800元/平方米,可谓价廉物美。”
其二,不是现代化的、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。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。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、贵族化,不会取得成功。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、普通老百姓式、适用技术式,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。
其三,绿色建筑不应仅局限于新建筑。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,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。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还推进得不是很顺利,难度就在于对我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,即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。
总之,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,不能只停留在专家、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、大城市,应进入寻常百姓家。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,不是有鲜花绿草、喷泉水池、绿化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。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绿色建筑,形成市场需求,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。
三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
绿色建筑的宗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其设计理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其一,节约能源:如,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,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。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。
其二,节约资源:在建筑设计、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,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。
其三,回归自然: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、动静互补,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。
其四,舒适健康: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。室内空气清新,温、湿度适当,使居住者感觉良好,身心健康。
其五,环境适宜:绿色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,土壤中不存在有毒、有害物质,地温适宜,地下水纯净,地磁适中。
其六,材料无害。建筑中采用的木材、树皮、竹材、石块、石灰、油漆等,要经过检验处理,确保对人体无害。
除此之外,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,设置太阳能采暖、热水、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,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。
四、海绵城市业务技术分析
(1)LID设施规模一般计算
(2)植草沟设计
(3)下沉式绿地的设计
(4)绿色屋顶的设计
(5)研究特点分析
(6)技术流程与措施
小区内无法消纳的雨水,可以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入周边公园、集中绿地、水体等进行末端调蓄,利用周边雨水设施进行径流和污染物削减。
已建小区绿化面积较高,对于有水景的小区改造应优先利用水景收集调蓄区域内雨水,同时兼顾雨水渗蓄利用及其他措施。将屋面及道路雨水收集汇入景观 水体,并根据月平均降雨量、蒸发量、下渗量以及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来确定 水体的体积,对于超标准雨水进行溢流排放。对于没有水景的己建小区,如果以雨水径流削减及水质控制为主,可以根据地形划分为若千个汇水区域,将雨水通 过植草沟导入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,进行处理、下渗,对于超标准雨水溢流排入市政管道。如果以雨水利用为主,可以将屋面雨水经弃流后导入雨水桶进行收集利用,道路及绿地雨水经处理后导入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利用。